照顧者:老人家咬不動,怎麽得營養

         

女兒睿佳加入我的生命大約兩年後,我阿母的身體一直在退化,從2013年到2022年這期間,阿母總共動了三次手術,中風一次。

我的工作具有較大的彈性與自由,在關鍵時刻就承擔了當一個照顧者的責任。我想,我具備當一個照顧者的條件,撇開我有這方面的知識與個性耐心十足不說,最重要是身邊的好朋友能給予實際支援,只要我一拿起手機撥求助電話,一次都未被拒絕過。這是非常感恩的一件事。

我是內向的天秤女,跟摩羯女與處女女不同,需要抱抱時,我會對身邊的密友開口:我要抱抱。得到滿滿能量後,再難吞下的苦,我照吞。

照顧母親多年、長年關懷不同的老年人和他們的對話所纍積下來的經驗讓我感受到,老年人在談補充營養前,最重要的是要能咬得動食物,也要有胃口吃得下,再來談吃什麼、怎麼吃、吃多少。

年輕時,我們應定期見牙醫師做檢查,把照顧牙齒的事做足。盡了努力後,如果老年依然出現牙齒、咀嚼問題的話,應請教牙科醫生是不是需要裝假牙或植牙。掉牙或假牙不好的問題,會影響老年人的咀嚼功能,如原本能吃的肉、蔬菜和水果等食物都會避免吃,偏向喜歡吃精緻軟綿的食物比如蛋糕和麵包。

我見過許多體力與胃口皆不好的老年人只吃白飯配湯、白粥配罐頭食物,甚至是以麵包或餅乾配熱飲料如Kopi O,馬虎地解決每日的吃喝問題。長期這樣吃,會造成他們無法攝取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。

對於有咀嚼問題而不吃蔬菜的老年人,建議照顧者把蔬菜切丁切絲或切片,這樣做不只縮短烹煮的時間,煮軟後也比較容易入口。

外食的老年人可以在包裏準備一把小剪刀,吃前把較長的麵條如烏龍麵、意大利麵、蕎麥麵等剪短、較大塊的蔬菜剪小,較容易食用。如果需要控制入口的食物量,也可以自備適合的湯匙。

或者挑選質地較軟的蔬菜如瓜類、各式新鮮菇類、茄子等,就算不打成泥狀也容易吃。蒸軟後的南瓜和地瓜,能提供老年人需要的膳食纖維。

有的老年人喜歡吃蘋果卻咬不動,可以嘗試把蘋果攪拌成泥狀再吃;把梨燉煮變軟後也比較容易吃,或者吃軟的水果,如:木瓜、桃、芒果、奇異果等。我個人不建議把水果榨成果汁。

不妨以黃豆製品如豆腐、蒸蛋等,來替代部分的動物性蛋白質。早上煮燕麥可以用低脂牛奶替代部分的水,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;家裏沒鮮奶的話,也可以用奶粉;不喝牛奶的老人家,可以用高鈣豆奶或其他營養價值比較高的植物奶 (Plant-based milks) 替代。

除了正餐,點心不妨也以蛋白質食物為主,如法式吐司、水煮蛋、雞蛋牛奶布丁、豆花、煮軟的紅豆紫米粥和花生甜湯等;或者用牛奶或豆奶跟水果打成奶昔,如酪梨奶、木瓜奶、香蕉奶等。

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,老人家的免疫力相對較弱,較容易生病。另外,蛋白質不足再加上運動量不夠,會令肌肉流失,罹患肌少症而增加跌倒的風險。

愛吃麵線的老人家,買麵線時要注意買低鹽的。想嘗試糙米的老年人,如果覺得糙米口感粗的話,可以在煮飯時稍微增加水量,這樣煮出來的飯比較軟。要不然,也可以將白米和糙米混在一起煮。

原則上,老年人應確保每天補充足夠水分、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,以免排便困難。可是,在現實生活中,許多老年人(特別是獨居老人)都不太願意多喝水。

今年大年初二,我去陪一位獨居老人吃飯,聽她聊生活。我關心她要多喝水時,她就笑著搖頭,我打蛇隨棍上,「是不是擔心一直上厠所,怕跌倒?」,老人家一聽到我說跌倒二字,就開始述説自己過去的跌倒經驗。

阿母跌倒後,我在聽她說心事時才明白,老人家跌倒、自尊心受損,會影響到他們對出街這件事不再有興致。長時間不願意移動,會影響胃口變差,吃的食物會變少,進而影響營養素的攝取,營養不足的發生會加快老化。此後,我外出,在下巴士、準備踏上扶手梯(escalator)、在雨中走路時,會留心注意身邊是不是有老年人需要協助。

有條件吃好的人,不要輕易說加工食品是垃圾食物

我們都知道應當首選天然食物,而不是加工食品。

不過,有的獨居老人家不只因身體日漸退化沒辦法煮三餐,更因為經濟問題而較常吃相對便宜的罐頭食品,如香腸、午餐肉、肉鬆等,在這種選擇有限的情形下,罐頭食品如茄汁豆、豌豆、黃豆製品、花生、玉米粒等還是相對好的。

如果我們的父母親是餐餐能吃得飽穿得暖的有福之人,我們也應該有能力關懷此刻正在煩惱下一餐是否有著落的老人家,但願每一個有能力付出的人結合起來的力量,足以讓每個人都能吃一口暖飯、喝一口熱湯。

 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