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能素食嗎?
母親年逾九十,每次打電話問候,她總是提到胃口不佳,每餐的飯量都比以前少了許多,因此她現在常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味覺不再如往昔敏銳,食物聞起來沒有以前香,吃起來也不復當年美味。這些變化容易讓老年人食欲不振,進而導致體重減輕和營養不良。此外,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老年人的胃口。
在社區服務時,我注意到那些獨居或白天無人陪伴的老年人,都草率地解決每日的餐食。他們認為,煮飯燒菜需要洗、切、煮,既耗時又費力;隨便拿餅乾、麵包加上一杯熱飲料,填飽肚子即可。長期下來,老年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熱量,體重也隨之下降。
影響營養攝取因素
隨著味覺的變化,有些老年人在烹調食物時,味道逐漸偏鹹。然而,鹽分攝取過多對身體並不是一件好事,因此我們應盡量多利用天然的調味料,如薑、九層塔、巴西里、香菇、胡椒、八角、肉桂、檸檬汁、橙汁、醋等,來為食物增添風味。為老年人準備食物時,可以多注重顏色的搭配,以刺激食欲。
話雖如此,改變並不容易。許多老年人,包括我的母親,幾十年來習慣了一樣的烹調模式,即使旁人提供建議,也未必接受。我覺得,無需強迫長輩接受我們的建議。改變需要時間,做子女的只能耐心地在旁提醒年邁的父母。
有些老年人的咀嚼能力不如從前,因此偏愛吃精緻柔軟的食物,如蛋糕、糕點、西式麵包等,這容易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。照顧者可以把食物切成小塊或切絲,再烹煮。有需要時,食物也可以在煮熟後剁碎、剪細,或用攪拌器打成泥狀。
有一天,母親感慨地用客家話對我說:「以前的人講老人變細子(有返老還童的意思),是真的!現在吃的東西,跟小孩吃的食物差不了多少!」
有一次,和一位七十歲左右的病人一起用餐,剛坐下來,他就從隨身攜帶的袋子拿出一把小剪刀,把蔬菜剪短、剪細,然後對我說:「老了,這麼大葉的蔬菜,我無法好好地吃,只能用剪刀剪短,跟我孫子吃的一樣。」
對老年人而言,穀類食品如白麵包或白米飯,比糙米更加容易咀嚼。如果家中素食的老年人無法好好地咀嚼糙米或全麥食品,白麵包和白米飯並非絕對不可以吃。另外,煮軟後的馬鈴薯、番薯、麥片等食品,都是老年人可多吃的高纖維食物。
質地比較軟的蔬菜,如煮軟的菠菜、莧菜、花椰菜(cauliflower)、帝皇苗菜葉、南瓜、番茄、茄子、瓜類、菇類等,都是理想的選擇。這些蔬菜煮起來比較嫩滑,容易吞嚥。而那些不容易咀嚼的蔬菜,如果老年人真的很想吃的話,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,考慮打成新鮮的菜汁喝。反過來,對於身體比較虛弱的老人家,我會采取不同的策略,鼓勵他們逐步做出小改變,找出適合並願意嘗試的蔬菜。
對於牙齒掉了一大部分的老年人而言,咀嚼堅硬的蛋白質食物如堅果、花生等,是很困難的,有的甚至連一小節玉蜀黍都吃不了(我就切下玉蜀黍粒讓老人家慢慢吃),豆腐相對容易咀嚼和消化。豆腐的準備方式很多,可用來煮湯(無論是西式濃湯、日式味噌湯或中式燉湯,豆腐都是很好的材料)、清蒸,或用攪拌器把豆腐和水果打成奶昔。要為老年人準備豆類(黑豆、鷹嘴豆等),一定要煮到軟。煮軟的花生湯(或腰果湯),也是容易咀嚼的蛋白質食物之一。
有咀嚼問題的老年人,也不妨請牙科醫師檢查,評估是否有裝假牙的必要。平日關懷老年人時,一旦聽到裝假牙的老人提到他們的牙醫耐心十足,且裝的假牙非常好用,我會記錄下他們牙醫的聯絡方式,方便在有需要時與其他老人分享。我向來個性務實,重視提供實際的幫助。
除了生理功能,味覺變差、吞嚥能力下降外,老年人的行動也沒有以往好。因此,採購食材、製備食物,會逐漸變成力不從心。特別是一部分男人,長久以來的餐點,都是由太太一手包辦,太太離開人世後,身體也逐漸退化的他們,對每日的食物準備,顯得束手無策。老年人的食物攝取受到限制,進而就會影響營養攝取。
微波爐、電子砂鍋等,對老年人有不小的幫助。建議可增加每次煮食的量,然後把一部分食物冷藏在冰箱,只要熱一熱,第二天就能食用。
另外,也不妨在家中儲存一些比較健康的罐頭食品,如玉蜀黍粒、豆類、素湯類等,或冷凍食品,如豌豆、胡蘿蔔粒、黃豆製品等,有需要時就能隨時派上用場。
要是沒有孩子或親友可以幫忙,自身又無法解決餐食問題,我就會請相關的社工或當地慈善組織幫忙處理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