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Gut-Immune Connection

 


最近,一名朋友少有地主動找我談腸道菌相失調帶來的各種健康問題,並給我推薦Dr Emeran Mayer The Gut-Immune Connection

我在兩年前讀過此書,非常受用。印象較爲深刻的是,作者建議我們吃多樣化的植物性食物,如:蔬果、豆類、堅果等,讓腸道菌相(Gut microbiome獲得滋養,與腸道形成和諧關係,而非走捷徑通過吞服補充劑來達到目的。越來越多的研究讓我們了解到植物性食物的重要性,平日要是吃不足膳食纖維,將造成腸道上的微生物轉而「吃」保護人體的黏液層,使之變薄,容易引起發炎反應。

植物性食物中的「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」(nondigestible carbohydrates) 無法被人體的酶(enzymes)分解,不過,卻能被腸黏膜上的腸道菌分解利用,並代謝成短鏈脂肪酸。

過去,營養學圈子的討論多重視長鏈脂肪酸(如DHA對健康的作用。腸道菌相的研究雨後春筍地湧出來後,短鏈脂肪酸也漂亮地躍上舞臺,獲得大家的關注。短鏈脂肪酸,如:丁酸 (butyrate),被腸道黏膜細胞用來產生熱量並加以利用,可抑制發炎反應,保持腸道健康。

有研究顯示,短鏈脂肪酸丙酸可能有助於調節食欲,帶來飽足感的訊號。「飽足感」的出現是重要的,倘若我們一直處於肚子餓的狀態,飲食會超出需求,日子一久,體重必然會上升,增加患上慢性疾病,如:糖尿病的風險。

猶記得,最初在學習「腦腸軸綫」(Gut-brain axis) 時,瞭解到腸道菌相失衡導致許多疾病相繼出現,驚訝不已,難免會自問究竟腸道菌相是「主」,或我才是「主」,甚至好奇究竟是什麽構成健康的腸道菌相呢?

我知道朋友向來外食,也常以餅乾、杯麵、麵包等加工食品來果腹,飲食缺乏腸道菌喜愛的膳食纖維。我懷著一顆好奇心問:「你讀完Dr Emeran的書後,有沒被成功説服多吃植物性食物,如:每一餐確保自己吃足量的蔬菜與水果?」朋友瞬間一臉尷尬,我於是轉而關心無法吃足蔬果的障礙在哪裏。

「昨夜我準備芝士火腿三明治時發現,冰箱沒生菜也沒番茄,我就沒吃。」這障礙不難剋服,需要的是「提前計劃」。

我習慣了騰出時間讓心安靜下來計劃一家人過幾天的飲食内容,先列出所需的食材、準備購物清單,再把食材買回來存放在冰箱裏,自然不會缺蔬果。朋友聽後笑著說:「我跟你倒反,我打開冰箱瞧裏頭有什麽食材後,再決定當晚要煮什麽。」

「只要從日常生活中抽出時間,思考自己當日有沒吃到足量的植物性食物,如沒達標,就把它們計劃到隔天的飲食内容中,一步步把所學的知識落實在生活中。」我對朋友這樣表示。

我們即將告別2023,我在寫這篇文章前也認真反思,這一整年來的飲食内容與運動量哪裏需要改善,未來一年,該怎麽走才能比現在更好呢?每個人都只被賦予一天24小時,放下手機,時間用來經營什麽,終將獲得什麽。畢竟,種豆不可能得瓜。與讀者共勉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